本网讯 5月19—21日,以“马铃薯产业与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第二十六届中国马铃薯大会在重庆市巫溪县召开,诚邀全国行业专家和企业家代表,共谋全方位推动中国马铃薯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大计。
据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会长金黎平介绍,随着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我国马铃薯生产规模基本稳定,效率持续提升,单产从2009年起连续14年增长、共增加了38%,同时,主产区向西部聚集,西部面积占了75%左右,总产量占68%左右,西南一二季混作区种植模式丰富、可周年生产,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马铃薯主产区,分颜色、分品级的优质鲜薯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消费中成为亮点。未来一段时期内,通过优良品种和农业技术应用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持续提升产品品质,是作物生产的重心;随着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加工导向愈加增强,马铃薯宜粮宜菜宜加工的美食属性以及薯花烂漫的观赏性,将成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
大会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分享了国外智慧农业的前沿技术,描绘了马铃薯智慧生产的未来图景;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奇作了“彻底端牢中国饭碗和食品加工”的报告;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南京农业大学董莎萌教授分享了晚疫病对马铃薯的危害机制,并对有效防控、降低损失提出科学建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陈小平研究员分享了花生转化基因组学的前沿研究成果及应用实践,为马铃薯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张春芝研究员分享了马铃薯基因组学研究进展,以及重要育种性状基因的新发现,为马铃薯品种改良提供了理论基础;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杨德秋研究员“丘陵山区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技术现状与痛点分析”的报告,针对丘陵山区的地形特点,分析了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方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艺师景琦阐述了农作物种子认证制度的重要性,以及该制度如何在保障马铃薯种子质量、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百事食品(中国)有限公司供应链农业副总监胡侃针对产业强链补链,介绍了公司通过完善供应链体系,实现马铃薯从田间到餐桌高效转化的经验做法;重庆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韩利剑分享了当地凭借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的经验与做法。
本届大会由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主办,巫溪县薯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巫溪县薯菜产业协会承办,邀请9个知名专家作大会主题报告、42个马铃薯行业专家和青年科技工作者作专题报告,安排了遗传育种、栽培与植保、种薯繁育与采后处理、产业发展和智慧农业5个专题研讨会,组织代表观摩了全国马铃薯新品种展示田、马铃薯初加工展示基地,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实地感受了巫溪马铃薯产业在品种研发、技术推广、电商赋能和加工升级等领域的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