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泰宁县梅口乡茶旅小镇迎来盎然生机。集镇内,茶文化主题浮雕墙、“金蟾护茶”景观与碧波荡漾的金湖相映成趣,千亩茶园如绿色绸带铺展在丹霞峰峦之间。
“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住民宿品茶,登山采茶,入工坊体验制茶,还能在茶文化馆通过3D光影沉浸式感受茶文化脉络。”梅口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江芳介绍,乡里还计划引入智慧茶园管理系统,开发“茶旅+研学”精品路线。
茶旅融合蹚出“富民路”。2024年,梅口乡全乡茶叶产业链产值突破亿元,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五一”假期接待量再创新高,达4万人次,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以茶兴旅、以旅促茶。近年来,泰宁县积极探索“茶旅融合”发展模式,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与旅游观光、文化体验有机结合,绘就了一幅幅茶旅融合新画卷。
依托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泰宁县完善茶叶要素配置,以生态观光茶园基地建设为依托,以茶旅融合升级发展为抓手,先后实施了茶香金湖、省级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农业农村部武夷岩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项目,持续推进茶旅融合发展,泰宁岩茶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作为福建岩茶后起之秀,泰宁岩茶近年在“张天福杯”“闽茶杯”等赛事中斩获多个奖项,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成为三明市闽北乌龙茶代表。其中,“状元茗茶”是泰宁岩茶的代表茶品,在市场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在泰宁,一片叶子的故事不止于产业发展,还在文化传承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不断续写新篇章。
眼下,以景区模式建设的境元生态茶山、长兴世德堂茶庄园、上青王吉坑茶园等观光茶园,将茶田景观、制茶体验与丹霞地貌巧妙融合,形成“登茶山、采新叶、学制茶、品香茗”的全链条沉浸式体验,让“茶文化体验”超越季节限制,成为泰宁旅游的特色标识和“流量密码”。
特色民宿是泰宁全力推动茶旅融合的生动实践。
在梅口乡,状元茗舍依傍古村而建,客房以岩茶名丛命名,后山有40多亩观光茶园。民宿老板陆耀全介绍,从采茶、制茶到包装、存茶……客人在这里可以体验茶叶制作的全过程。“我们不仅定期会有一些国外的研学团队来学习茶道,旅游淡季还会组织一些茶文化雅集活动。”茶园位于大金湖核心区域,景色宜人,集“采茶、制茶、品茶、购茶、茶艺、茶食、茶宿、茶文化”等体验互动性于一体,游客既可远观丹霞山景、金湖湖景,又可近看茶园风光,茶景相融。“现代化民宿风格,温暖简洁,为游客提供一份大自然下的小自在。”福建绿圣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建华说。“茶香入宿”的诗意画卷在泰宁处处可见:阅山水舍临金湖而筑,落地窗外茶田与碧波共色;晟境未茗隐于竹林茶海,独门小院标配山泉水与茶台,让游客在茶香中放松身心,享受健康的生活方式。创新式民宿产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围绕民宿行业,以旅拍、露营、非遗工坊、创意市集为代表的衍生项目在泰宁古城蓬勃兴起,既带动农产品销售及手工艺品产业化,更推动游客体验全面升级。当前,“民宿+”业态正为游客打造出不同形式的诗和远方,通过产业链延伸与客群“破圈”,为泰宁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以茶为媒,泰宁县还常态化举办“茶香金湖”采茶节、海峡两岸斗茶赛、岩茶品鉴会等品牌活动,吸引茶商、茶客与游客共赴茶香之约。采茶节期间,祭茶仪式庄重典雅,茶艺展演灵动雅致,游客可参与采茶比赛、手工制茶体验,在茶田栈道观看文艺演出,于品鉴区尝茶点、品茶宴,沉浸式感受“一叶融山水,万客聚茶乡”的热闹氛围。茶旅融合发展模式吸引了大量游客,增加了旅游收入,也带动了茶叶及相关产品销售,茶产业发展欣欣向荣。截至目前,泰宁县已培育60余家规模茶企及专业合作社,包括3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16家企业获食品生产许可(SC认证),8家通过绿色食品认证。随着茶产业创新平台加速集聚,泰宁县建成1个三明市茶乡小镇、1个省级优质茶基地、1个“茶香小院”,落地福建省茶叶研究所工作站、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服务基地等三大科研平台,以及张天福茶旅融合绿色基地、闽台农业融合示范茶园、左如玉茶工坊等特色载体,构建起“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品牌培育”的全链条支撑体系。茶旅融合激活绿水青山经济价值。2024年,泰宁现有茶园2.7万亩,茶园开采面积达17000亩,产量1500吨(乌龙茶产量1300吨),茶业综合产值突破1.8亿元。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