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下午,记者在浦口区永宁智能育秧中心看到,两条育秧流水线“火力全开”:摆盘、铺土、播种、覆土……在自动化设备帮助下,育秧盘不到1分钟就坐着传送带来到流水线末端,一只橙红色的机械手将秧盘夹起并码垛整齐,等待叉车统一运往暗化室。
育秧中心负责人邵名文介绍,永宁智能育秧中心于2024年5月建成并试运营,今年全面投产。育秧所有环节均由自动化机器完成,全程仅需4人管理,工人们仅需动动手指,正常一天一个班次内(8小时)就能轻松育秧1.5万盘。育出的秧苗品质稳定可控,且不受天气影响,出芽率保证在95%以上,育秧时间稳定缩短至25天左右,一个月内可为2万亩水稻或油菜育秧,最高一季可实现4万亩育秧产能。
今年育秧中心以数字赋能,为育秧安装“智慧大脑”。记者看到,在育秧中心有一块数字大屏,屏幕中央为两条运转中的育秧流水线三维模型。邵名文介绍,这是今年新投入的“数字育秧管控中心”,智能育秧设备会通过传感器将数据实时上传,工人在手机上就能看到设备状态监测、作业状态监测、订单情况、工作效率统计等生产数据。
水稻产量占南京市粮食生产大头。近年来,南京市为进一步提升水稻单产水平,通过全面抓牢粮食安全责任,提效益延链条、优服务强田管,持续推进优质稻米全产业链提质增效,去年南京市获得全省优质水稻高产竞赛苏南片高产数量和高产排名“双第一”。
水稻单产究竟如何提升?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相关负责人介绍,“秧好一半稻”,培育适龄壮秧是水稻高产优质的基础。南京市把抓好水稻集中育秧作为推动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的重要措施,推进育秧流水线播种、叠盘暗化催芽等育秧关键技术落实,全面提升秧苗素质,夯实水稻单产提升基础。据统计,全市现有22个集中育秧中心。
为强化科技赋能,南京市还依托优质科教资源,开展市级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攻关和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推动形成“科技+服务”产业模式,委托南农大、省农科院等专家团队,联合市、区、镇三级农技人员,按照“一区一专家技术团队”大力开展稻麦生产技术服务指导,培育农业技术人员和种植主体“两支队伍”,推广新技术新模式的集成应用。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