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力服务保障地区果品产业发展,助力“锦州苹果”品质持续提升,锦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依托技术优势,不断加强苹果蠹蛾检疫监测工作,筑牢风险防控屏障。
强机制、明路径。建立“政府主导、属地责任、联防联控”的防控机制,实行“分类指导、分区治理、综合防控”策略,按照“检、诱、药、刮、除”技术路径,有序开展苹果蠹蛾检疫监测。科学布局沿边沿海监测网点(新增苹果蠹蛾监测点35个),开展入侵高风险疫情定点监测、专项调查和面上普查,研判传播扩散态势,准确发布监测预警信息,有的放矢做好苹果蠹蛾阻截防控。
强措施、重实效。编制《苹果蠹蛾防控技术方案》,明确监测、防控重点(节点),配齐智能化监测设备,加强监测数据管理,落实植物疫情报告制度,提升监测准确性、时效性和末端快速发现能力。截至目前,已在监测网点布设苹果蠹蛾诱捕器300台(套)。
强落实、守“底线”。按照“定殖、零星、受威胁”三个层级,组织落实防控措施。定殖发生区,主要采取化学防控、灯光和性信息素诱杀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以降低苹果蠹蛾蛀果率,压缩发生区域、减轻危害程度;零星发生区,主要采取化学药剂应急防控、性信息素迷向、清除染疫果品等措施,扑灭新发零星虫害;受威胁地区,重点强化监测调查和检疫监管,及时发现并扑灭零星虫害点,严防人为传播虫害。2025年,全市苹果蠹蛾监测覆盖率(县级)达到100%,防控处置率达到100%,危害损失率控制在0.5%以下。
苹果蠹蛾原产于欧亚大陆南部,属古北、新北、新热带、澳洲、非洲区系共有种。现已广泛分布于世界6大洲几乎所有的苹果产区,是仁果类果树的毁灭性蛀果害虫。该虫以幼虫蛀食苹果、梨、杏等的果实,造成大量虫害果,并导致果实成熟前脱落和腐烂,蛀果率普遍在50%以上,严重的可达70%–100%,严重影响水果的生产和销售。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