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攀升,鹤庆县辛屯镇的西蓝花采收进入繁忙期。在大理鸿福农业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连片的西蓝花花球饱满、色泽鲜绿,工人们正将花球切下装筐。不远处,三轮车将一筐筐新鲜采摘的西蓝花运往基地配套冷库。
“我们严格按照出口标准对西蓝花进行挑选,保留球茎12至14厘米、重量300至400克的净菜,发往国外市场。”大理鸿福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燕明介绍,在这里,一颗颗符合标准的西蓝花经过预冷处理后,将搭乘冷链物流专车,40小时内抵达深圳,最终通过海运上架马来西亚商超。今年4月开始采收以来,该基地已向东南亚市场发送近千吨优质西蓝花。
在分选车间,工人们正在流水线上快速完成西蓝花去根、分级作业。“基地每天加工50吨西蓝花,出口的每箱净菜都全程冷链运输确保鲜度。”陈燕明介绍,依托1.2万立方米的冷库,基地的西蓝花实现了错峰销售,产品上市期较其他产区延后20天,完美填补了东南亚市场的空档期。去年,基地共销售西蓝花3600吨,出口的净菜产品备受青睐,单颗最高售价4.6元。
2100米的海拔赋予了鹤庆县独特的种植优势。“这里海拔高、气温低,西蓝花生长周期延长,品质更佳。”陈燕明告诉记者,公司依托鹤庆独特的高原气候,采用“冬菜夏粮”轮作模式,每亩定植3400株西蓝花,通过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配合无人机精准施药,在2800亩流转土地上实现年产值2000余万元、亩均收益7000元。
西蓝花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更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辛屯镇通过土地流转,将零散的撂荒地整合成连片的种植基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带动劳动力就业。2024年,大理鸿福农业有限公司支付地租364万元,发放务工工资672万元,全年用工6.7万人次。
目前,辛屯镇已流转土地2.1万亩推进农业产业适度规模经营,吸引9家农业企业入驻,形成了藕鱼立体种养、茭白种植等高原特色水生蔬菜和上海青、西兰苔、西蓝花等绿色蔬菜种植产业体系。2024年,辛屯镇土地流转收入达2500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务工30万人次,增加群众务工收入3900万元。
本报记者 李丽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